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途径
来源: 本站 类别:技术文章 更新时间:2013-11-28 11:40:24 阅读次
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途径
据调查章丘市相当地方农民施肥不当,过量、撒施或表施氮肥随处可见,氮肥利用率平均不足40%,而发达国家一般在50~60%,每年我市氮肥损失巨大。章丘市土肥站每年通过实行测土配方施肥,优化肥料施用结构,通过增施有机肥,减少不合理的化肥施用,来提高肥料利用率3~5个百分点,为此特总结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途径如下:
1、因地、因作物施肥:根据土壤的供肥能力、PH值和作物的需肥特点,合理地确定肥料的施肥量和品种。如豆科作物、棉花、瓜类等属于喜磷作物,施用磷肥有较好的肥效。在酸性土壤中要施碱性肥料,防止土壤酸化。 施肥前,要用叶绿素仪、SPAD502叶绿素仪进行土壤中氮素含量的预估,得到大致的氮含量,这样就能指导施肥。
2、氮、磷、钾、有机肥混合使用:据在小麦上试验表明,氮磷钾配合施用比单施磷增产16.5%,比单施氮增产10.5%,比氮磷配合施用增产6.4%。而且与有机肥混合使用还可减少土壤对磷素的吸附和固定,提高磷肥利用率。
3、深施和集中施、分层施:深施是提高氮肥利用率、减少氮肥损失的重要途径,不仅可以减少氨的挥发,还可以减少反硝化损失;磷肥的集中施用一方面可以减少肥料与土壤的接触面,降低化学固定,另一方面还能加大与作物根系之间的浓度差,促进作物对磷的吸收,另外磷在土壤中移动性差,分层施用可以满足不同生育时期对磷的需求。
4、适期使用:作物的营养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是作物吸收养分的两个关键时期,应把握好这两个时期,确保肥料的最大效率和作物对养分的需求。一般磷素的营养临界期都在生育前期,氮素在营养临界期比磷稍晚。最大效率期在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时期。
5、加强水的管理:水分的供应与作物营养的吸收有密切的关系,水分使用不当不仅造成养分的损失,而且影响作物的生长。适量灌溉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,但过多或过少将使利用率下降。
6、叶面喷肥:对作物进行叶面喷肥,不仅可以及时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求,还可以减少土壤对养分的固定,提高肥料的利用率。如用2~3%过磷酸钙(加水搅匀静置24小时后,取澄清液)为水溶液进行叶面喷肥的效果就较好。
7、经济施肥:如氮在土壤中的残留量为25~35%,磷肥当季利用率较低(10~25%),但其在20年内残效迭加利用率达38.9%。据试验表明:如果把磷肥在当季和后季总的增产作用为100%,则当季占50%,第二季占25%,第三季占15%,第四季占10%。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肥料后效,不仅可以节约肥料,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。
8、配方施肥:试验表明配方施肥技术,可以提高化肥利用率5%~10%,而且还能避免盲目施肥,减少肥料的浪费。从绝对值来看,作物吸收氮量、土壤中残留量以及损失的肥料量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;从相对值来看,氮肥利用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,损失率则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。
9、配施微肥:在合理施磷的同时,在小麦上,每亩地再配施锌肥1公斤,硼肥0.5公斤,增产效果更佳。
请输入关键词
产品目录
- SPAD-502Plus叶绿素含量测定仪
- TYS-A叶绿素计
- SPAD502叶绿素仪/SPAD502叶绿素仪
- TYS叶绿素测定仪/叶绿素检测仪
- NY-1D农药残留速测仪/农药残留检测仪/农药残留测试仪/手持式农药残留测定仪
- GXY-A根系分析软件系统/根系分析系统/植物根系分析系统
- TOP-2000冠层分析系统/植物多谱辐射计/地表植物覆盖度分析仪
- TOP-1100植物光谱测定仪
- TOP-1000植物冠层分析仪
- TOP-1200植物冠层分析仪/植物营养胁迫测定仪/叶面积指数测定仪
- 3051/3051C/3051A/3051H光合蒸腾仪/植物光合测定仪/植物光合作用测定仪
- TPH-II植物病害检测仪/植物病害测定仪/植物病害快速诊断仪
- YYD-1A抗倒伏计/便携式植物抗倒伏测定仪
- YYD-1茎杆强度测试仪/微电脑茎杆强度测定仪/抗倒伏测定仪/植物倒伏测量仪
- TYS-3N植物营养测定仪/植株养分速测仪/叶片养分速测仪
- TYS-3N作物养分诊断仪/植物三参数测试仪
- TYS-3N植物氮元素测定仪/作物氮元素测量仪
- TYS-3N植物营养诊断仪/作物营养诊断仪
- SPAD502SPAD502叶绿素仪/spad值
- TYS-A叶绿素测量仪/叶绿素检测仪
- SPAD-502叶绿素含量测定仪/叶绿素含量仪
- TYS-3N植物水分速测仪
- TYS-3N植物多参数测定仪
- TYS-A手持叶绿素仪/手持叶绿素计/叶绿素计
- TYS-A叶绿素测定仪
- SPAD-502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/叶绿素仪/便携式叶绿素仪
技术文章